各区、县(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分局):
《绍兴市加强土地要素保障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绍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24年5月27日
绍兴市加强土地要素保障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关于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决策部署,根据省自然资源厅《关于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强化土地要素保障若干政策措施》和《绍兴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若干措施》(绍政发〔2024〕8号)等文件精神,加强土地要素保障,全力服务支持我市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以下简称“两新”)工作,制定如下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关于“两新”工作的部署要求,坚持市场为主、政府引导,鼓励先进、淘汰落后,标准引领、有序提升原则,加强土地要素保障方面政策创新和组合供给,扎实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为我市高质量发展贡献自然资源力量。
二、具体任务
(一)强化规划空间保障。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协调作用,落实“多规合一”,在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时,根据本地区人口规模和服务半径等统筹公共基础设施用地的规模、标准和布局,保障“两新”项目合理空间需求。在符合用地类型和规模管控的前提下,支持有特定选址要求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中转贮存及再生资源回收等公用设施新增建设用地布局在城镇开发边界外,优先利用城镇开发边界外的批而未供土地。
(二)加强用地指标保障。配合相关部门做好“两新”项目用地需求摸排,统筹新增和存量建设用地指标予以保障,每年安排不少于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的10%用于保障“两新”项目用地。对符合国家或省政府重大项目申报要求的“两新”项目,全力争取国家用地计划指标保障;对符合省重大产业项目申报要求的“两新”项目,积极争取省重大产业项目用地奖励(预支)指标;对未纳入国家或省统筹保障范围的“两新”项目,通过加大批而未供、闲置土地等存量土地消化处置力度争取更多用地指标予以保障。
(三)提升用地报批服务。深化“百大”项目用地报批集中攻坚行动,把符合条件的“两新”项目纳入重点服务保障范围,进一步健全“提前介入、容缺受理、并联审查、即改即报”的用地报批机制。全程跟踪指导重大“两新”项目用地报批,实行用地报批通报制度,提前预警、协同解决用地报批堵点卡点,做深做实地类核实、土地征收、林地审查等前期工作,切实提升项目用地组件报批速度。
(四)支持多种方式供地。根据本地区公共基础设施用地需求,有序供应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确定的公共基础设施用地,并落实到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做到应保尽保。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中转贮存及再生资源回收设施建设纳入公共基础设施用地范围,可采取划拨、出让、租赁等方式供应。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采取划拨方式供地;对非经营性用地且只有一个意向用地者的,可按照协议方式出让(租赁);对需招拍挂出让的,合理确定出让底价,原则上出让底价应低于同类地段同类性质的供地价格。
(五)鼓励存量土地盘活。支持通过低效用地再开发、推动工业设备上楼、开发地下空间等形式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保障“两新”项目技术改造用地需求。土地使用权人申请改变存量土地用途用于建设“两新”项目,经审查符合详细规划的,可依法依规办理土地用途改变手续。坚持规划统领,有序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短板,促进城乡高质量发展。
(六)优化行政审批服务。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 改革,贯彻落实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要求,进一步优化“两新”项目用地行政审批服务。简化“两新”项目用地预审审查,严格落实不需要办理预审的情形规定和审查文件要求。分类实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研究制定告知承诺工作内容,缩短“两新”项目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办理时限,原则上不超过2个工作日。建立企业不动产登记业务办理绿色通道,开设不动产登记“企业专窗”“周末专窗”。深化土地出让合同电子化试点,推行土地竞买保证金线上自动退付,持续提升土地市场营商环境,切实为“两新”项目用地企业降本减负。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区、县(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两新”工作的重要意义,按照本方案具体任务要求,统筹抓好土地要素保障工作。同时,可以结合地区实际,进一步研究制定落实举措和实施计划,推动各项政策落实落地。
(二)规范有序实施。全面承接国家、省制定实施的自然资源要素保障相关配套政策,坚持自然资源全系统上下联动,加强部门之间联动协作,全力保障“两新”项目用地需求,切实降低项目用地成本,全面优化用地服务,推动“两新”项目落地实施。
(三)加强政策宣传。各区、县(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加强土地要素保障方面政策宣传,通过线上解读与下沉指导、日常工作与专题活动、政策宣传与服务帮扶相结合等方式,推动重要政策精准送达。加强对典型案例、经验做法的总结,及时宣传报道“两新”工作中的新举措、新成效、新亮点, 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